2022-10-14 01:10:01
久播电影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jiuboo.net
腐败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最大的腐败在于制度腐败,尽管廉洁的局面最终是靠着制度来实现的,但是在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之上......应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腐败十分必要。——和军
自古以来,贪官都是让历朝历代君王十分厌恶的一个群体,从古至今,朝廷、国家都在大力打击这种行为,并且对于有贪污腐败行为的官员,都予以严惩。
每个时代,从君王的种种作为,都能看得出来对于“贪腐”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不过,皇帝作为一个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行为自然是无人限制,由此也出现了许多奢靡的君王。
而在这些君王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人最有意思,比如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2万,乾隆死后留下的钱财则让人“愤怒”,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康熙皇帝勤俭朝政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当年康熙帝登基的时候,清朝还正处低谷的时期,不管是朝堂、还是民众都处于一种极为低迷的状态。
另外,康熙帝最开始登基的时候也十分坎坷,鳌拜差点就“挟天子以令诸侯”,直到后来情况才慢慢有所好转。可以说,康熙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也是他夜以继日、兢兢业业拼出来的。
康熙帝亲政后,他便开始肃纲朝政,国家渐渐走上了上坡路。康熙帝还对国家文化,工匠方面都尤为上心,国库由最开始的只剩几百两开始慢慢充裕起来。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早年间日以继夜的工作,让康熙帝的身体早已吃不消,再加上九子夺嫡,康熙早已经力不从心,于公元1722年去世,临死前留下了2716万两白银。
雍正皇帝的盛世
康熙执政后期,不得不提的便是九子夺嫡这场大战,当时康熙早已看穿小小年纪的雍帝韬光养晦,也可以说扮猪吃老虎。他在康熙帝面前表诚心,表现自己对皇位那种似有似无的野心,甚至让当时身为他父亲的康熙帝都捉摸不透。
然而,每次康熙帝给他的问题,都可以官民兼服地解决。于是,雍正很快便赢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在康熙帝过世后,皇位自然就传到雍正身上。
康熙帝也并没有看错,雍正后来也确实有一番作为,他执政时期无论是政治、文化或是经济都达到了清朝的巅峰。在政治方面,雍正帝打了一手好牌,他完善了密折制度,便于掌握地下情报。
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信息,虽然雍正帝远在京城,但是都是一清二楚。同时,他还设立军机处,设立自己独有的用人制度,提拔一位又一位雷厉风行的官员。
后来,这些官员都为延缓清朝没落尽了一份力,当然这都是后话。言归正传,雍正帝还严禁党争,这可能也是康熙帝的九子夺嫡给雍正帝的一个惨痛的教训,他不希望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在经济方面,雍正皇帝清查亏空、点拨国库,面对空空如也混乱不堪的经济,他设立了钱粮奏折机构——会考府,这个部门就是专门针对需要批复粮食和批复钱财进行审核的。
简单来说,不管是从经济上面,还是政治上面,不得不说雍正帝确实付出了不少,这才有历史上所说的“康乾盛世”。随着雍正皇帝的一点点付出,国库渐渐充裕起来,清朝也走向了顶峰。
据统计,雍正去世时,当时有人清点国库的时候,国库的存银竟比康熙皇帝执政盛期的时候还要多二倍,整整地3452万两,这还不包括各种玉器,珍宝等等。
乾隆皇帝败坏家底?
俗话说得好,盛极必衰,在雍正将皇位传给乾隆后。早期,乾隆还是兢兢业业,在康熙、雍正的基础上,让清朝的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乾隆三十年,国库存银高达6000万两。
可惜的是,人到中年的乾隆逐渐地好大喜功,不管干什么都喜欢铺张浪费,大兴土木、六下江南耗费国家的人力物力。他还喜欢游山玩水,简直就是奢靡至极,即使群臣反复劝阻也无效。
同时,乾隆皇帝执政后期,吏治败坏、宠幸和坤,因乾隆老年昏魄,折子里面对于他劝谏的话从来都是不去理会,而且特别讨厌,这也就导致了只在乾隆帝面前说好话的和坤,独揽专权。
在此情况下,当年雍正皇帝所设立管理国库的“会考府”,也因为乾隆的奢靡无度也早已被撤销掉,和坤凭借自己的权势索取贿赂,时不时还在国库里狠敲里一笔。
简而言之,由于乾隆帝的昏庸,导致清朝逐渐地走向落寞,这也是最后乾隆自己咎由自取的。出行的铺张浪费,丝毫不顾及当年雍正帝对于他的嘱托,硬生生地将一手好牌打的落的如此下场。
在西方国家开始发展重工业的时候,乾隆帝却还是在游山玩水,对于这些事情还依旧选择闭关锁国。最后,等到嘉庆年间的时候,国库早已经寥寥无几,一些影视剧中所说的是800万两。
不过,关于乾隆皇帝临终前遗留的资产问题,还有一些人提出了另外的看法。乾隆60年的时候,根据一些资料的统计,国库存银一共是近7000万两。
从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前者更符合乾隆的“本性”,而后者更“贴近现实”,因为当时手工业发展非常快,即使乾隆奢靡铺张,但国家的财政税收一年就高达8000多万两,所以7000万两更真实。
不过,如果按照通货膨胀的角度来说,乾隆的7000万两或许根本比不上雍正、康熙时期的近3000万两的存银,这也是嘉庆皇帝执政后,钱为何根本不够花的原因。
乾隆30年到乾隆60年,30年间国库存银只增加了1000万两,从这一点便能够看出乾隆有多么奢靡铺张。
时代早已经变了,经济背景也变了,也难怪有人说乾隆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每年8000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最后库存还不如一年的财政税收,着实可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