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6 15:08:02
文革期间出现了一批迫害领导干部的团体,他们就是“四人帮”。“四人帮”以江青、姚文元、王洪文和张春桥为代表,旗下还有众多追随者,比如康生就是他们的笔杆子。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不是康生,而是他的儿子张子石,张子石和他父亲的下场一样,都被开除了党籍,张子石一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一起来看看。
一、出身背景
1916年,张子石出生在山东胶县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文革时期非常有名的康生。康生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这也都是前几代积累的结果。康生家有钱到了什么地步呢?
有人说他们家光每年的收租就能达到几十万元。也因为从小生活条件好,康生自身也就带点纨绔子弟的感觉,小时候一直游手好闲,到了16岁才开始收心学习,上了一所洋人开办的学校,他在学校里学习的还是德语,不过在洋人学校也没能改变他的思想保守的本质。
17岁的时候家里为他包办了婚姻,娶了陈宜,陈宜也是地主家庭的女儿,两个人算是门当户对,康生并没有反抗,结婚后他们两个感情也还不错,生下了一儿一女,其中儿子就是张子石。
生下孩子不久,康生就投身工作中,他一直期待自己可以做一番大事业,拥有大成就,所以根本不回家。
可以说张子石的童年时光基本没有父亲的身影,不过父亲不在身边并不影响他像父亲的性格,张子石从小也很不安分,他也希望自己能和父亲一样成为干大事的人。后来张子石与父亲和妹妹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
长大后,张子石考入了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小职员养家糊口。但大家要知道,张子石志不在此,他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
二、父亲提携
张子石没有好的出路,他正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的父亲康生事业发展起来了。1948年9月,康生在鲁中南担任第一书记,相当于山东的一把手。
康生知道自己愧对儿子,从小没能在他身边陪伴他,现在自己有权有势了,自然要把儿子接过来。康生身为一把手没有在乎党内纪律,通过一系列手段,动用各种关系把张子石拉进了革命工作中。张子石在这时也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子石有了父亲的帮助,在教育行业中混得风生水起,先后在青岛第二中学和第三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副主任等职务。
官越大野心也就越大,最后张子石竟然在父亲的帮助下成功担任了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另外张子石一句扶摇直上也离不开江青的帮助,他的父亲康生和江青是老乡,在延安时期多次帮助过江青,江青对他自然也就很照顾。
1966年,张子石和他父亲一样,也是“文革”的狂热支持分子,他联合当时的青岛市副局长篡夺了山东省大权,从教育局长变成了山东省常委。坐上这个位子以后,张子石的生活变得更加潇洒随意,逍遥自在。
1975年,张子石又靠着康生的力量成为了杭州市第一书记,并且他在位时还担任了很多不同的职位,可以说是直接掌管了浙江省的大权,有什么他都说了算。
三、跌入谷底
1975年12月16日,康生去世了,张子石也失去了他的庇护。不过康生去世时距离“文革”结束还有一年的时间,这时他身边还有很多的信徒,所以康生的葬礼办得十分豪华,他的遗体被放在了八宝山。
1978年文革结束,没有了康生的帮助,张子石的全部面貌也暴露在大众视野当中,这一年他被撤销了所有的职务,到了第二年他和他的妻子都被开除了党籍。
后来张子石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为非作歹,他去到八宝山取回了康生的骨灰,回到了家乡过起了平淡的生活,直到去世。至于他的妹妹和妈妈一直都在老家生活,他们混得风生水起时也没有将她们接过来,后来就没有了消息。
张子石能够一路担任这些大官职,全都是靠父亲康生的帮助,康生也是在“文革”下滋长的权利,所以康生去世后,文革结束后,张子石就从顶峰跌落了谷底,他的结局是必然的。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在官场上想要成功走下去靠的是自己的才能,要脚踏实地,而不是走在搭建的关系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