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生活网

雷克萨斯“烧”下神坛,更多麻烦还在路上

2023-03-31 16:32:03

撰文|褚韵文

图片来源|网络

雷克萨斯自己估计也想不到这次上热搜是因为一次事故。

雷克萨斯LM(参数丨图片)发生车祸,一死两伤,发生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百万豪车竟犯如此低级错误实属不该。况且自己又是加价神器,无疑让这次事故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放大。

从事故的图片来看,其实撞击程度并不严重,尤其是座舱部分并没有产生形变,玻璃完好,按说这样的情况是有着非常良好的座舱开启条件,但是事实并不如我们所想,就如最终结果所示那样,一个门都打不开。

于是有人找出了雷克萨斯LM的产品手册,其中写到了“如果空气气囊展开,所有车门都将解锁”,这意味着在碰撞发生后,人们能够从车辆里逃出,并不会被锁在里面,但是事故中车门不光没有解锁,反而将人们锁在了里面。

难道不是产品手册写错了?这不是车辆的质量问题吗?别着急,人家在后面还写了,“如果车辆遭受强烈撞击,所有车门解锁。但是,根据撞击的力度或事故的类型,该系统可能不工作。”有点意思吧,反正话都让你说了,这难道不是甩锅?

这次事故作为单方面事故,切碰撞环境是再平常不过的场景,难道就这么寸?让传感器遇到了百年不遇罢工的情况?

要知道这台LM作为有史以来最贵的原厂MPV,可是被消费者看做是MPV领域的天花板,上市后便受到众多关注,且加价提车的价格更是让人咋舌,甚至有人调侃:“加价80万吗?对不起,我们没那么大优惠。”

这时候人们抛出一种疑问,这种加价神车,品质质量等方面真的和价格相符吗?

加价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这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产品,与此同时,人们也会认为这是一款各方面素质都很出色的产品,因为只有产品力优秀,才会很多人去购买,进而导致供不应求让经销商用加价这样一个手法来“合理”分配产品。

加价因何而加?

其实加价这件事情属于由来已久,在国内的很多品牌当中属于传统拿手项目,且不分品牌价格高低。

国内的汽车市场是近一段时间内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海外百年时间走过的路程,在最“热闹”的几年当中几乎是闭着眼买车,什么车热度高就买,身边人开什么自己就买什么,不管怎么样就是买买买。

如此火爆的市场,对于任何一个车企来说,必然是削尖脑袋参与其中,而这种环境对于消费者与车企之间的平衡则产生了倾斜,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车企的话语权占据了市场的主导,“我们生产什么样的车是我们的事情,你们只管买就好了。”

面对旺盛的需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发生,这时候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消费者没有现车可以提,如果想早点提车怎么办?加钱吧,有钱好办事,排队名次往前提,给到位的话直接让你提车。

讽刺吗?车就摆在那,多给钱就是你的,你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产能不足导致供不应求,若是踏踏实实排队的,难道只要有加钱的他就拿不到车吗?

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想出了这种不道德的手段,不过俗话说得好,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越来越多的加价现象发生了,不过加价的原因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供不应求,原因变成了营销噱头、饥饿营销、制造热度。

回到前面说的雷克萨斯LM,这台车真的值这个价格吗?相信很多人都会在心中这么问自己,包括购买这台车的人,这个答案相信也很容易回答,或许品牌的因素在价格构成当中占到了一半甚至是更多。

不否认雷克萨斯与众不同的品牌理念能够俘获很多消费者的内心,并且在这台“面包车”上给体验感做出了同类产品的表率,甚至做到了极致,但是冷静下来会发现,这台车是不是和凯美瑞一样的动力系统?是不是用两个独立座椅所增加的豪华感带来了价格的飙升?

而且供不应求这件事情,对于这种高价位的豪华车来说或许并不是什么太难过的事情,如果说月销两万多的车在产能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但是对于这种少数人才能拥有的车来说,加的钱更像是尊贵体验的加成。

反加价还需自身硬

此外,加价这个市场现象,除了市场的供需关系以外,还有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产品。

加价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什么样的品牌当中?合资品牌、进口品牌,没错,这是在早期就在国内市场当中确立了地位的品牌,在国内消费者心中这些品牌意味着更好的产品、更出色的品质。

正是这种想法让他们有了“肆无忌惮”的资本,举个代表性的例子,像汉兰达这样的车,市场中就是因为对少太少甚至没有,所以他们不怕因为加价而失去消费者,因为品牌知道你如果想要这样一款车,只有我能给你。

再有埃尔法、LM这样的国内的高端MPV,就像前面说的,你把这些配置单独拿出来看,二十万车辆的动力系统,空间这些硬指标和同类产品相比甚至不占优势,只是给了消费者高端的标签和印象,而这种标签只在这种车上有,所以消费层面有了这种需求,这类产品便在市场里面叱咤风云。

很多时候不是消费者想加价,确实是有一些客观因素,我们国内产品非常多,但是又集中在了一些特定的产品领域,如果从全产品的品类丰富程度来说,国内甚至可以用贫瘠一词来形容,能够存在于国内市场的车型,必然是能够给品牌带来更大利润的车型。

这种事情能不能解决?加价这一现象能不能消失?答案肯定是能,这就需要市场未来在两方面进行提升,一方面是有其他的品牌拿出能够和加价产品相抗衡的新车,从而分流出消费群体,让加价的车不再是市场中的唯一。

二是对国内汽车文化进一步普及,避免主销车辆类型过于统一的问题,让国内的车型更加丰富,让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能够进行选择,并且乐意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这不光需要车企努力,也需要国内政策的支持。

总而言之,作为消费者,我们希望花出去的钱能够换来等同价值的产品、并且是能够让我们安心的产品。

对于品牌来说,不要把加价这种短期内的饥饿营销策略变成长期产品溢价的恶劣手段,向加价妥协是对品牌的认可,不过万一哪天“高大”的形象崩塌了呢?谁也说不准。【iDailycar】


新能源行业废水 会议 https://www.china-mcc.com/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南乐生活网版权所有